7 月 24 日至 28 日,2025 年全国小排球锦标赛暨青少年夏令营(东北区)在沈阳体育学院圆满落幕。这场由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中国排球协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中小学排球分会与沈阳体育学院联合承办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 66 支队伍、578 名青少年运动员齐聚沈阳,在排球场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
一、赛事规模与竞技水平创新高
作为东北地区青少年排球的年度盛会,本次赛事设置男子、女子各甲、乙、丙、丁 4 个组别,覆盖 U10 至 U14 年龄段。经过 5 天 278 场激烈对决,选手们在沈阳体育学院全新升级的排球馆内展开较量 —— 场馆配备 LED 屏幕、专业音响系统和可移动伸缩座椅,遮光窗帘与符合国际排联标准的排球柱、裁判椅等设施,为赛事提供了一流的硬件保障。比赛中,小运动员们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顽强的斗志,扣杀、拦网、战术配合精彩纷呈,尤其是男子甲组决赛中,来自长春的队伍以顽强的防守和快速反击逆转夺冠,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二、夏令营活动赋能青少年全面成长
赛事同期举办的青少年夏令营突破传统竞技模式,融入多元育人元素。组委会邀请世界冠军教练开设励志讲座,结合自身经历分享 “永不言弃” 的体育精神;组织营员参观沈阳体育学院校史馆,了解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脉络;在运动生命科学馆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高科技设备体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来自哈尔滨市群力兆麟小学的营员表示:“听冠军教练讲解技术细节时,我突然明白,原来排球不只是体力的比拼,更是智慧的较量。”
闭营仪式上,赛事组委会对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运动员、优秀裁判员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通过‘赛训结合’的模式,我们希望让更多青少年在排球运动中收获健康体魄、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三、体教融合的 “沈体样本”
沈阳体育学院作为承办方,充分发挥 “三大球” 学科优势。该校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长期深耕排球教学与科研,不仅培养出多名职业联赛球员,更服务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助力斩获 13 枚冬奥会奖牌。本次赛事中,学院教师团队全程参与赛事组织与技术指导,将 “严慈相济” 的育人理念融入赛事服务。例如,在小组赛中,当两队因判罚争议产生摩擦时,担任裁判的学院教师及时介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小运动员理解公平竞赛的真谛。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体育学院近年来持续推进排球场地标准化改造,除本次赛事使用的场馆外,其室外沙滩排球场也承办过辽宁省大学生锦标赛等赛事,形成 “以赛促建、以赛促教” 的良性循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赛事平台,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排球的魅力,为中国排球事业储备人才。”
四、赛事辐射带动区域体育发展
本次赛事吸引了北京、山西、山东等多地队伍参赛,成为东北地区青少年排球交流的重要窗口。据统计,参赛选手中近 40% 来自非专业体校,体现了 “体教融合” 政策下校园排球的普及成果。来自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的教练表示:“通过与强队过招,我们发现了训练中的短板,回去后将针对性调整训练计划。”
赛事期间,组委会同步举办教练员论坛,邀请专家围绕 “青少年排球技术训练”“运动损伤预防” 等主题展开研讨。来自延吉市的教练员李老师分享道:“论坛上提到的‘游戏化训练’理念很实用,我准备在今后的训练中尝试。” 这种 “赛训研” 一体化的模式,为区域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结语
当闭幕式的掌声在沈阳体育学院响起,578 名小运动员带着奖牌、证书和满满的回忆踏上归途。这场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成长的课堂 —— 从世界冠军的言传身教到科学训练的深度体验,从团队协作的默契培养到抗挫折能力的淬炼,排球运动的种子已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正如赛事口号 “排球逐梦,未来可期” 所昭示的,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中国排球的明天必将更加璀璨。